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时代,你为什么越来越焦虑?
很多人都说,因为收入太少。
那么,除了收入少,还有其他因素吗?
有!
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因素,那就就是——吹牛和忽悠的人太多,故意放大了焦虑。
爱炫耀、爱吹牛B、爱装B的恶习,经过互联网的传播,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,已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了焦虑。
我们来看下平时看到的一些热门新闻,来为大家做一些解析。
相信通过分析,很多人就会有清晰的判断。
1
互联网1.0时代
2000年左右,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是现在这么大,这个时候的道德水平还没有如今这么堕落。
早期的互联网很单纯,那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时代。
当时能上网的人,都是真正的有钱人,一台电脑一万块,00年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。
05年之前接触互联网的人,大部分都是高教育程度和高收入人群,也很少有人去贩卖优越感装B。
那个时候的互联网人,比现在要厉害太多,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可能就是中国首富——网易的丁磊31岁,登顶全国首富;盛大科技,陈天桥依靠代理游戏荣登首富。
那时候的网红,和现在的美女网红可不一样,那个时候的网红,比现在要难很多。要么是作家明星,如李承鹏等;要么是有见识的科技大咔,如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。
后来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网络文学开始流行,郭敬明、安妮宝贝、痞子蔡等一大批年轻作家开始走红。
我们可以简单看一下当时的作品,安妮宝贝在自己小说里是这样写的:
她坐在出租车的后排,小心翼翼的捧着哈根达斯,想到这昂贵而又精致的食物以后再无人陪自己分享,眼泪不由的簌簌掉下。
06年郭敬明写作风格全方位转型,从45度仰望天空,转向了手表奢侈品,大牌满身都是:
Dior、Armani、Prada、Chanel、LV、Gucci、Hermes、Givenchy、Valentino等等,法语意大利语的词汇频繁出现在他的作品里…
这些当红作家的把握住了民众的心理,又继续推波助澜,把中国社会继续推向了“拜金主义”的风潮之中。
舆论的力量如同浩荡的汪洋大海,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之中,社会被带入了物欲的漩涡。
以我们现在的眼光,这已经是非常落伍和小儿科了。
吃个“哈根达斯”雪糕,就很“昂贵而又精致”,挎个LV包是“顶级贵族”......
2
风气的转变
2008年1月27日晚8点30分左右,一个匿名网友在论坛“香港讨论区”上传了一张艺人陈冠希和阿娇的不雅照,随后有更多的不雅照被不断披露出来......这就是影响力极坏的“艳照门”事件。
事件爆发前,艺人陈冠希曾一度被视作梁朝伟、刘德华的接班人,是公认的未来“天王”;
女艺人张柏芝已成功从花瓶转型,已与谢霆锋婚后感情甜蜜,儿子Lucas于前一年8月出生;
女艺人阿娇,则是当时香港乃至整个华语乐坛最炙手可热的“玉女”代表,她所在的“Twins”组合打破了女子组合难红的魔咒,第一张唱片就卖到脱销,并创下当时在红馆开唱最年轻的纪录。
但是,随着艳照的广泛传播,光鲜的过往,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……
本次事件对这几位艺人的影响,还在其次,更加恶劣的影响,是全社会性的。
从此之后,各种艳照、各种门,各种嫩模、炒作,已成了司空见惯、见怪不怪的新闻。
不雅照的披露甚至成了艺人上位的一种方式,浮躁之风、奢靡之气四起,一次又一次不断刷新了人们的视野,社会被带入了靡靡之中,走向了堕落......
3
自媒体时代
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,话语权逐步从垄断性的话语权走向了平民话语权的时代。
2009年微博上线,2011年知乎上线,2011年1月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。随后,各种直播平台、短视频平台纷纷推出......
一个个的网红、大V,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。
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,社会道德的也在不断的下滑,整个的互联网舆论氛围更加的浮夸,“唯物拜金”时代彻底来临。
“田园牧歌”,“最美的不是下雨天,而是与你躲过雨的屋檐”的美好,一去不复返……
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,各种电视媒体、娱乐节目,各种低俗、恶俗、炒作,也在不断加剧社会风气的堕落。
“宁愿坐在宝马里哭,也不要在单车上笑”…...
二奶、小三成为时尚,“笑贫不笑娼”,一时成为主流。
“宁做西楼歌舞妓,不为东里农家女”,拜金主义一次又一次吸引力人们的眼球,成功占领了人们的视野。
自媒体时代来临,更加剧了这种炒作状况,“年薪百万不算人,月薪过万是乞丐”的时代到了。
我们可以看到,统治集团为了既得利益,转移矛盾,媒体们则摇旗呐喊,为了吸引眼球、赚取流量,着实煞费苦心。
“大跃进时代”亩产三万斤的神话,正在当今的社会上演,我们来看下经常可以看到的“成功案例”。
大学毕业回村养牛,公司年产值4000多万
原文链接:http://henan.163.com/18/0308/07/DCC2MA6K04398DMR.html
这位女生叫赵昭,1984年生,是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。许多人年轻人还在辛苦奋斗,辛苦偿还房贷的时候,这位女生年纪轻轻,已经成了全国人大代表。
能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企业家都是类似马云、王健林、许家印的富豪,或者是明星、官员,我们能相信一位女生,上完大学,就创业成功、就白手起家吗?这中间有太多的问号。
全村依靠炸油条,一年挣回9个亿!
原文链接:http://travel.163.com/18/0213/01/DAG4DVSD00067VF3.html
http://news.sina.com.cn/o/2018-02-12/doc-ifyrkrva7816791.shtml
这条新闻的是一种标题的夸大,“1年挣回9个亿”,听到这个标题让人十分羡慕。然而,其真实情况是怎样呢?
原来是,这个镇有2万人,所有人加起来,一年能挣回9个亿,那么,每人平均的年收入是4.5万,折合成月薪是3750元,这只是普通打工者的收入。
23岁大学生创业卖烧烤 一天收入四五千元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sohu.com/a/125742542_463876
http://edu.sina.com.cn/l/2017-02-07/doc-ifyafcyw0393716.shtml
一天收入四五千,按照这样算的话,一个月能赚12万,一年的年薪恐怕能过百万。
这是真实的情况吗?
原来,这位女生是卖烤小黄鱼的,第一天出摊,只有几个朋友前来捧场;第二天,卖出了二十几条;第三天,两人卖了八十多块钱;等到了第四天,越来越多的人驻足停留,那天一共卖出了169条小黄鱼。
所谓的“一天收入四五千元”,实际上,只有最多的一天是这么多,而且这只是营业额,并不是纯利润。
这位女生,已经在学校的美食街租了一个店铺,也就是一个普通的餐饮老板。
而烧烤生意是一种非常辛苦的工作,一天要面对十几个小时炭火的炙烤,长年累月下来,皮肤衰老会非常快,人会很快苍老。
“美女烧烤摊”、“未毕业大学生”,这可能是被媒体添油加醋、如此热炒理由。
海归女博士辞百万月薪,郊区开拖拉机种田,年年收入一个亿!
原文链接:http://v.ifeng.com/video_11283093.shtml
“18岁,她是上海高考状元;26岁,她是剑桥女博士;30岁,她是外企高管;如今,她是北京郊区一家农场主,带朋友种地,带儿子放羊,带农民致富。”
看到这样的标题,真是雷死人不偿命。
所谓“女博士开拖拉机种地”、“当农民”,压根就不是那么回事。
这名女博士叫江宇虹,她是一位海归女博士,回国以后,曾拥有自己独立的云计算公司,还曾经做过科技公司的高管。
所谓的“种田”,也不是传统的农业,而是开了一家现代化的农场,为了“把互联网的营销方式、服务方式、管理方式、技术方式一股脑儿塞到农业里来,逐一破解农业不受资本青睐、缺人才缺市场这些传统问题。”
具体的做法是,承包一片土地,在土地中放上摄像头,然后把土地一块一块的卖给互联网企业的高管,帮助他们种自己喜欢的菜。
价格是1亩地/十万每年,通过互联网化的方式种植管理。
有自己的一块地,能种一些自己喜欢的农作物,甚至还能用摄像头看到,但是这种互联网式的种植,恐怕只是一种新鲜感。而且成本过高,相同的价格,不如直接购买海外的进口商品。
没有了新鲜感,热炒的风潮一过,恐怕还是很难持续的。
能找到很多高管客户购买,这是和江宇虹的外企经历密不可分的,没有十几年的工作,是无法积累这么多人脉的。
这样的案例,对于草根,没有任何借鉴意义。
这几年,随着微商的兴起,这种夸张的风潮,又得以不断延续。
从月薪过万,到三个月轻松提车,微商仿佛已经成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捷径。
网上有不少PS做的搞笑图片,已经沦为笑柄。
微商新女性,已经喜提爱车——和谐号
实际上,每个人的出身、境遇、经历都不一样,成功是很难复制的。
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历练,成功都来自于日复一日、水滴石穿积累的结果。
4
社会上有钱人真这么多吗?
有的年轻人说,Ta感到很焦虑。
其实,主要的原因是:
挣钱少,同时看到别人挣钱多!
“网上很多人很有钱,很优秀。觉得自己啥也不行,努力一辈子也比不上这些人。”
我们只有稍微思考就一清二楚,穷人占了9成以上的互联网,人人都变有钱了,这可能是真的吗?
残酷而又真实的是:
2017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。
90%的人,几乎都是一年结余几万块,并不不是很多。
而2020年5月28日,李克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,我国有“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”,有9.64亿月收入在2000以下,13.28亿人月收入在5000以下。
所以,只要我们知道真实的情况,就要拥有清晰的判断。
普通人在吹牛逼,媒体们在撒谎洗脑。
这些渴望快速暴富的人,最后就成了被收割、被欺骗的对象…...
因为媒体们的撒谎洗脑而产生焦虑,总觉得自己缺点什么,其实完全没有必要。
这不是积极向上、艰苦奋斗,仅仅是:
被人忽悠和利用了!
(完)